中国伊斯兰教派

中国伊斯兰教派
 



中国穆斯林绝大多数属于逊尼派四大法派中的的哈乃裴派,但是有明显的什叶派影响,如许多宗教术语,生活术语使用波斯语;崇尚绿色,纪念“阿术拉日 ”(伊历1月10日伊玛目侯赛因殉难日),过“白拉特”夜(恕罪之夜,伊历8月15日)等。只有新疆塔吉克族属什叶派支派易斯马仪派。

属逊尼派——哈乃裴派——的中国穆斯林又分为四派:

1,格迪目,亦称老教,即遵循自伊斯兰教传入中国以来时代相承之教义和仪规。严守一些因受汉传统文化影响而形成的旧的习俗,未进行任何革新与改良,如为逝世的长辈穿白戴孝,“头七”,“二七”,“百日”,周年,宰牲纪念等。除遵循伊斯兰的基本教义,五项天命功课外举行一些传统礼仪,如为临终的病人念“讨白”(忏悔),主麻日除礼主麻拜之外,还要礼撇申(晌礼),礼拜前后高念赞词,送葬亡人时集体同声念《古兰经》,亡人忌辰,集体高声吟唱式赞词,斋月里先做昏礼再开斋,重视“舍里阿提”(教),把“台里盖提”(道乘修持)着作副功,不排斥苏菲派等。是在中国教众最多,中国穆斯林教派中影响最大的一个派别。

2.伊黑瓦尼,意为“兄弟”,亦称“新教”,“遵经派”倡传人是甘肃东乡县果园村著名阿訇努海马万福,号“果园哈智”,原是北庄门宦 (苏菲派教团)信徒,经接受经堂教育,学习了阿拉伯文,波斯文和宗教学科后,成为著名阿訇。1888年前往麦加朝觐后留居麦加数年,学习,探讨伊兰教义,其间接触了几位瓦哈比派学者,受其影响。1893年回国后提倡凭经立教,遵经改俗,一切宗教功课和礼仪都必须依据《古兰经》,圣训。这与瓦哈比派所倡导的 “回到《古兰经》,圣训上去;回到先知时代的正教上去”的主张一脉相承。革除了一些因受汉传统文化影响而形成的仪规,习俗,如为亡人穿自戴孝,纪念亡人忌辰,反对崇拜苏菲派教主,圣徒,反对修拱北,修坟墓;不集体同声念《古兰经》,主张一人会,众人听;不聚众给临终的病人念“讨白”;“吃了不会念了不吃 (即为群众念《古兰经》就不接收施舍,以避收取报酬之嫌)。在教义,教法上仍遵循逊尼派——哈乃斐派的主张。

3.西道堂,初名金星堂:从名称看,似乎是个苏菲教团,实际上,是个一般的又是特别的中伊斯兰教派,因为它不属于任何一个苏菲派别,也没有道统世袭制度,其教徒不崇拜谢赫和圣徒,不修拱北,只重视“圣纪“和教主的忌日,其创始人谢赫叶哈雅·马启西。虽原是属虎夫耶(乃格什班迪耶)支派北庄门宦门徒,但脱离了北庄门宦而创立了西道堂,这是一个把伊斯兰教教育,普通教育,传教,学习中国传统文化和农,林,牧生产,商业活动一体化的综合穆斯林社团,近似先知在麦地那创建的穆斯林公社。聚居于道堂内的教徒集体经营农,林,牧,副,商业等活动,财产和收入归道堂所有。教徒过集体生活,堂内有清真寺,学校,教徒的衣,食,住和婚,丧等费用由道堂供给,教主统管堂内一切事务,既是宗教领袖,又是道堂内世俗生活的总管。
西道堂坚守伊斯兰的基本教义,遵循《古兰经》,圣训,履行“天命五功”。传教和伊斯兰教育主要依据刘智(刘介廉),王岱舆等学者的汉文著述和译著,如刘智的《天方性理》,《天方典礼》,《天方至圣实条》,《五功释义》;王岱舆的《正教真诠》,《清真大学》;马注的《清真指南》等,故亦称汉学派。教义,教法上属逊尼派——哈乃裴派;仪规接近“格迪目”。
马启西自幼学习阿拉伯文,后又进私塾习汉文和四书,五经等中国传统文化,考取秀才。由于他学好了汉文,他的汉文水平高于阿拉伯文,于是他攻读刘智,王岱舆等人的汉文伊斯兰著作。他觉得说汉语的中国穆斯林学汉文比学阿拉伯文容易;用汉文理解伊斯兰教义及其哲理比阿拉伯文容易;用汉文和汉文伊斯兰著作,译著传教,进行伊斯兰教育比阿拉伯文和阿文著作效果更好,并把传教,伊斯兰教育,普通教育,学习中国文化与生产结合在一起,这在中国环境中是一种创举。
4.赛莱菲耶:意为先辈派,即奉行圣人,圣门弟子和再传弟子时代的教义,教法。属逊尼派,但在教法上不拘囿于四大教法派别中的任何一派,重视《古兰经》和传述人多而正确的圣训。对《古兰经》中描述真主属性的隐晦经文遵循前三非的主张,不加注释,而在“真主不象任何事物和无形象,无方位”的前提下确信其字面的描述,确信为适合于真主的属性,不能与人及任何被造物相比拟,人类无法认识真主的本体和属性。认为后辈学者为防止穆斯林群众把真主人格化,对描述真主属性的隐晦经文,如“真主登上了宝座”等用另一个词加以注释,有否定真主固有属性的风险,同时也承认隐晦的《古兰经》文中也有阿拉伯文修辞学的比喻,隐喻,借喻等。
提倡礼拜中三次抬手,在跟伊玛目礼天命拜时跟众也默念“法提哈”(《古兰经》首章),高念的礼拜中伊玛目念完“法提哈”时跟众高念“阿敏(祈应词)”,而哈乃斐派主张跟众默念“阿敏”。赛莱菲耶派的倡导人是甘肃出所临夏著名阿訇阿卜杜拉·马得宝和优努斯阿訇马正清。他们是马万福阿訇的十大门生之一,也是伊黑瓦尼派十大阿訇之一。1936年随当时青海省主席马麟前往麦加朝觐,进一步接受了瓦哈比派学说,回国后想传,但马麟及其继承人,侄子马步芳担心伊黑瓦尼派分裂,也担心传新派会引起纷争,影响地方安定,故禁止播新的教派。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马步芳失去政权,马得宝,马正清等在50年代初开始传播。遂引起伊黑瓦尼派分裂,出现了赛莱菲耶派。
苏菲派
苏菲派传入中国甘,宁,青后形成以“拱北”为中心的教团,称“门宦”,传入新疆后称“依禅”(Ishan)。“门宦”是一个概念,指苏菲派教主亡后在其坟墓上修建“拱北”,周围修建清真寺建筑物,有主持穆勒什德(道统继承人),穆勒迪(学生,受传人),阿訇(伊玛目),拱北拥有教徒捐赠的土地,产业,成为传道和宗教活动中心,道统形成世袭制,与中国旧时宗法制度相结合,形成不同于阿拉伯,伊斯兰国家的具有中国特色的苏菲教团,中国史称门宦,中国的苏菲派主要有:
1.乃格什班迪耶
创始人,14世纪,中亚布哈拉人白哈乌丁·穆罕默德·本·艾哈迈德·法鲁基·乃格什班迪。16世纪传入新疆,17世纪由阿拉伯和新疆传入青,甘,宁。以高念和低念迪克尔之分又分为两大派:
①虎非耶 亦称低念派,即默念迪克尔(赞颂词)。虎非耶在甘,宁,青又分为20几个支系,如华寺门宦,其道祖谢海阿卜杜勒·哈里姆马来迟(1681—1766)从麦加朝觐回国后在甘,青,宁,陕,河南,云南等地传播,穆夫提门宦,北庄门宦,胡门门宦等。其教徒集中在临夏自治州境内,散居在甘肃其他地区及宁夏,青海,新疆等地区。 
②哲海林耶 亦称高念派,即高声念迪克尔。16世纪由中亚的易斯哈格派,即黑山派传入南疆的喀什噶尔,叶儿羌(莎东)。1744年由甘肃河州(今临夏)的谢海易卜拉欣马明心(1719-1718)由也 门传入甘肃,宁夏,青海。现该派中心在宁夏,在新疆,云南,山东,贵州,吉林等省也有少量教众。

值得一提的是中国的苏菲派虎非耶,哲海林耶基本上属于中亚乃格什班迪耶苏菲教团中的高念与低念迪尔之分而形成的两个支派,在阿拉伯,伊斯兰教国家没有形成独立的高念派与低念派苏菲教团,因此在阿拉伯,伊斯兰国家主要苏菲派别中没有虎非耶和哲海林耶这两个名称。同时虎非耶华寺门宦的道祖谢海马莱迟在麦加,也门,马格达,大马土革,开罗等地游学时学习研究了乃格什班迪耶,戛迪林耶,沙孜林耶,苏合莱瓦迪耶等苏菲学说。哲海林耶祖谢海马明心理学游学于中亚布哈拉,也门,麦加等地,学习,研究了乃格什班迪耶,沙孜林耶,戛迪林耶等苏菲派学说和修持方式,所以甘,宁,青的虎非耶,哲海林耶的苏菲学理与修持仪式中也有上述派别的成分,甘,宁,青的雹非耶与新疆的“白山派”一脉相承;哲海林耶与新疆的“黑山派”一脉相承。

③白山派 亦称“白帽派”。16世纪中由中亚撒马尔汗人,乃格什班迪耶道统第五代大依禅和卓麦赫杜姆·艾尔左木(1461—1543)传入新疆喀什噶尔,叶儿羌(莎东)等地。据传,麦赫杜姆的曾祖父凯马鲁丁是阿拉伯半鸟麦地那人,迁移到撒马尔汗定居,留了子嗣后自己仍回到麦地那,并殁于此。14世纪以来乃格什班迪耶在中亚盛行。麦赫杜姆去世时,将道统继承权交给了长子穆罕默德·艾敏,称依禅卡朗,幼子易斯哈格·吾黑(?--1599)不服,自立门户,称“易斯哈格耶 ”。易斯哈格在1580年来到新疆叶儿羌传教。穆罕默德·艾敏之第四子穆罕默德·优素福于1620年来到喀什噶尔传教。这两派传入新疆后,通称依禅派并以其标志(旗子,帽子)称白山派与黑山派。他们就是新疆喀什噶尔和卓家族的祖先。白山派默念迪克尔。  

④黑山派 亦称“黑帽派”,“易斯哈格耶派”,与白山派相对称。16世纪末由中亚著名教义学家,苏菲学家麦赫杜姆·艾尔左木之子依禅易斯哈格·吾里传入南疆叶儿羌,与随后传入喀什噶尔的白山派相对立,在新疆进行了长期的宗教,政治斗争,一度与白山派分治南疆7年,白山派管辖喀什噶尔;黑山派管辖叶儿羌。后承认天山北路,准噶尔的宗主权,独掌南疆统治权35年。

白山派与黑山派在教义上属逊尼派;在教法上属哈乃斐派,但有明显的什叶派色彩,如推崇伊玛目教义与赛义德身份,突邮可里之子侯赛因的伊玛目地位和作用。除庆祝开斋节,宰牲节等伊斯兰教节日之外,还重视纪念“阿术拉”日,提倡尊崇“吾里”,探视晋谒依禅,吾里“麻扎”等。黑山派为乃格什班迪耶支系低默派,与青甘宁地区的哲海林耶一脉相传。  

2。戛迪林耶 创始人是阿卜杜勒·戛迪尔·吉拉尼(1078一1166,伊朗里海南吉兰人)。17世纪由阿拉伯半岛麦地那人和卓阿卜杜拉传入中国。阿卜杜拉青年时期曾在巴格达,德黑兰,耶路撒冷,埃及等地留学,并先后在巴格达,麦加的戛迪林耶道堂讲学传道。他自称第29世圣裔,从他的“和卓”头衔看,他曾在中亚传教多年。据该派教徒口碑,和卓阿卜杜拉于1673年从麦加启程,经海路,历时三月达到广州,先在广东,广西,浙江,湖南,湖北,云南等地传教,于1676 年经河南,陕西来到甘肃河州(今临夏)落居传道,收正在清真寺念经的17岁的“满拉”希拉伦丁祁静一为穆勒迪(门徒),祁静一成为临夏,大拱北门宦的创始人,成为戛迪林耶在中国的主要继承人。私卓阿卜杜拉又去青海西宁,四川阆中等地传道,1689年殁于阆中,祁静一为他修建了拱北。除和卓阿卜杜拉之外,还有阿拉伯苏菲传教士穆罕默德·努尔丁来甘肃传授戛迪林耶,也有中国朝觐者从麦加,中亚受传回国后在青,甘,宁传播。戛迪林耶传入中国后分化为十几个支派,如大拱北,灵明堂,撒拉教等。  

3.库布莱维耶 亦称“库布林耶”,创始人是13世纪波斯哲学家,苏菲学家柰吉姆丁·库布里。人名库布里苏菲教团按阿拉伯语应“库布莱维耶”,也称“栽海比耶”。蒙古人西征时奈吉姆丁·库布里在保卫花拉子模的战斗中牺牲。17世纪中,一名叫穆乎引丁的阿拉伯人,圣裔曾3次来中国传教,第一,二次从海路来华,第一次在广东,广西传教;第二次在湖南,湖北传教;第三次携带两个儿子从陆路,经过中亚,新疆来青海,甘肃,河南传教,传道。一个儿子中途回原籍,穆手引丁和另一个儿子艾哈迈德·朱奈迪·巴格达迪来到河州东乡大湾头村,受到当地穆斯林的热情迎接,遂落籍于大湾头,他在大湾头创建了清真寺并任教长,同时传播库布莱维耶苏菲学理与修持仪式。穆手引丁殒于大湾头,葬于此,门徒们为他修建了拱北,故称大湾头门宦。穆乎引丁逝世后,其子艾哈迈德继任第二代教长(该派对传教,传道人不称教主,而称教长)。